有河展覽 即時觀看

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愛在海平面上升前 一公尺計畫>的對話性創作

若要更清楚的去說明<愛在海平面上升前 一公尺計畫>這項創作行動,就從我們的“對話”開始說起吧。 這是一個對話性創作的過程紀錄,我們透過不斷的討論去顛覆自身,然後在之上重新建構。這個過程解構了傳統個人主義式的創作形式,我們試著開啟更多討論的可能性,甚至開始行動進入社群的互動,這不是一個結果,是一個持續性的發展,總總的過程皆是對話性藝術的實踐。

以下的對話是我們不經意的開啟,但卻有許多有趣的內容…與大家分享!!

時間:2008/09/01 地點:士林 紀錄整理:起司

以藝術為出發點

Si:現在的藝術不是真的是為藝術而藝術,而是把很多東西也牽進來~

R:這是我們原先的理想,可是到後來,我覺得講到後來就發現我們在講的東西還是傾向藝術,就是我們並不是站在社會、運動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我們所有的考慮還是在於-我們的這個東西是為了什麼?然後做了一件藝術作品。所以其實我們還是非常的…

Si:就是以藝術為思考方向。難怪你會說全球暖化這東西…。

R:因為原先我們還有擔心說我們這樣跟環境運動有什麼不一樣,可是其實是相當不一樣!

F:其實我覺得藝術本來到後來也不是一直在提出解決辦法其實是提出問題

C:在後現代很常有。

R:我知道為什麼覺得我們的作品是不夠完整的。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沒有提出一個新問題,這個問題不是新的啊!你知道我的意思嗎?

F: 但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發現的問題是,我們當初為什麼會做這個是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全球暖化,可是大家不覺得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所以我們想把這個問題更加的突顯。應該說不是我們沒有發現,而是我們發現的問題是我們沒有用更有力的東西點出來或推上去。

我覺得應該大家都知道我們的東西,但它有太多的…。就像別人問我那要怎麼做?那我們就說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其實他根本不是想知道要怎麼作,也不覺得這問題很重要他才問,他是覺得我們的話沒講完,然後呢?一直要知道然後呢,但我們並不是要講然後,而是在講「這個問題」。我們一直跟人家講這個問題,就好像你的話沒有講完。像昨天那個路人他問我然後呢?

C:他就走了。

F:
對!我就說其實可以從生活上做起,但他那個表情就是「老梗」就這樣走掉了,所以那個感覺就是…。

C:包裝式傳教。(笑)


奇觀式的景像


R:確實是這樣啊,因為說老實話,我們要講的問題大家啊我知道嘛就在講這個嘛海平面上升我知道啊,Then so what?

F:對,但是我們不是要讓人家知道,我們是要讓人家知道說:這問題跟你很有關係,然後它就要發生了!我們不是要讓你知道有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這件事情。

R:那就是我們做的不夠好,這個意思沒有傳達出來。他們所感受到的比較像是一個奇觀式的,COOL!可是不一定會覺得這東西跟他自己本身有很大的相關性在。他們就會覺得:OK啊!你講這事,我知道啊!那你們還要多說什麼別的我做的到的?問題是我們講的東西又跟別人一樣。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有個地方卡卡的。可是我覺得這沒有辦法,因為我們在一個嘗試階段。我們可能想到這個東西想到這個idea,做出來的東西不夠傳達我們的idea,但沒關係啊,就是一個嘗試。


「切身感」VS威嚇式

C:而且我覺得很容易就是說,要讓人家有切身感很容易就變成一種威嚇式恐嚇式,但我們又不想這樣做。不然我覺得那是個很好利用的方式

Si:你是說像高爾的那個片段讓人家恐懼。
R:就是恐懼啊大家才會覺得切身相關。
C:全球暖化一直是在用很恐嚇性的方式在講。

F:新加波之前有一個廣告,呼籲不要再砍樹什麼的,他就是一邊拍那個砍樹的畫面,一邊拍一個人被砍,每砍一棵樹其實就是在砍我們自己人類,最後那個人是很可憐,就是很可怕、血淋淋的畫面。然後之後大家看到那個廣告都覺得太殘忍了。我覺得人很奇怪,可能是媒體的效果太強烈,所以我們不會去看到它要傳達的事情是砍樹,反而是會看到那個人血淋淋被傷害的那個畫面,就是我覺得這中間很困難去抓一個點…。

C:
這就是困難的地方!

Si:這真的很奇怪,就像媽媽打小朋友一樣,會記得那個痛,但不會記得我們為什麼被處罰,然後每次到了相同的狀況就會記得那痛痛的感覺。

F:
不過如果我們純粹跟大家講海平面上升,是怎樣才能講那個切身?怎麼才能讓大家有共同感?也許我們以後…。

C:
切身感~其實我覺得在有河,然後我們又展在附近老街拍的東西,在某個程度上是蠻切身的啊!如果你剛才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

F:對啊!所以我才講說我們要在有河門口標1公尺高。


關於「切身感」的問題

Si:到底切身是指什麼啊?是說「嗯我有同感!」還是指說「ㄟ這個我有看過!」是這樣的嗎?

R:
是讓人覺得這東西是跟他有關的,淹水這件事情或是全球暖化這件事情不是一個只在大眾傳媒上聽到的東西。

然後我在想還有一個問題是在於我們所採取的方式,因我們希望不是威嚇性的而是一個比較…我們其實是用一個比較趣味性的在講這個東西,但因為我們裝扮成那個樣子,大家都會比較注意到那個超現實和荒謬的部份。因為那些小黑人在那些地方出現其實是不真實的。所以這樣會不會讓大家想..他會把它連結到一個好笑的事件、一個有趣的事件、一個驚異的事件,可是反而不會去觸動那個切身的感覺。

可是這讓我想到說我們當初其實做這個測量的東西,我們是希望什麼?視覺化那條線?我們當初是想說大家有時後會覺得跟它沒關係,是因為沒有看到那個東西,而我們把那個海平上升的線弄出來,大家就比較可以去想像。所以我們當初才會慢慢慢慢發展成用人做一個測量機器。

F:我突然想到別的,就突然想到崔廣宇那件作品,他在不在乎旁邊的人?
Si:他是完全沒有啊!

F:對,但我的意思是說他在寫他創作論述的時後,他還是寫為什麼他這樣做他所要傳達的是什麼,可是他並沒有考慮到觀者。我很理解若璇講的跟觀者的那個關係,但我覺得我們就像當初是一個石頭掉到那湖水裡,那個漣漪是他自己去產生的。然後我們其實是那顆石頭,我們不是丟石頭的人,我們是石頭。

Si:你的意思是說互動的那個概念,不是我們一定要去跟人講話有什麼行動,而是說產生了一個交流。

F:對!我們的整個作品我想的也許是這樣。沒有說完全不在乎它,而是我們不是想要從他們身上得到什麼反應,而是他們有什麼反應我們就接受。就是我們不會希望他們會怎麼樣,比如「這個問題這樣嚴重耶,那我們回去要怎麼做?」這是我們預設的立場,但我覺得我們可以不用太理這個。


作品中是否有「預設立場」?

C:這有點像我的問題,就是我覺得我們真的要做到這樣子的話那我們真的要去拍廣告,因為廣告就是一個最有預設立場的東西「來買吧我很便宜」然後你就會去買。可是我覺得我們好像又不是說希望大家要幹麻,有希望,但又不是說要大家的反應要怎樣。

F:對啊!其實我們第一次行動時後,就有個媽媽在捷運站那邊,我就跟她講說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嘛,然後她就自己講說:騎腳踏車如果從台北車站騎來這裡不是很累嗎?然後我就回答說:「其實不是叫你每天都騎!」我覺得就是…像有人馬上就會想到說「喔騎腳踏車」,每個人反應都有不一樣,只是我們要另外考慮到一個地方就是我們去的時後都是假日,然後當地都是觀光客、大家都是去遊玩。如果我們不去預設觀者的立場的話,那整個場域、整個氛圍都是很影響它所產生的結果,這是很不一樣的。就像之前思琪就說如果我們去村莊或是其他的地方南部…如果去東區可能沒人理我們。

C:可是我又覺得說就是假日又觀光客這點是很好的,因為那就是一個海景、那就是吸引他們去玩的一個賣點。

R:但其實我們已經有預設立場啦,我知道我們的問題就在這裡:我們一直不想去預設觀者的立場,但我們根本就有預設立場了啊,

F:剛是說我們這樣的結果我們是不是就不要預設立場了,那我們預設的立場是什麼?

R:我們可能真的沒有所謂的預設立場,但我覺得我們隱性是有的。
F:可是還是一定會需要,就像你畫圖是希望人家來買你的畫,是一樣的。

R:可是如果這樣的話就沒有問題了啊!因為我們並沒有希望說民眾一定要有怎麼樣的期待,或是我們期待他們會有怎樣的反應。可是我覺得在基本上…怎麼講呢…就是…至少,好!又回到說我們當初討論面對全球暖化這個問題的時後,你們還記得鈺婷不是還說了一個:「那就讓它毀滅啊,OK啊。」剛芳桂不是有說到一個重點,當初我們做這個作品是希望人們知道這問題的嚴重性,然後覺得是跟自己切身相關的!

那我們做這東西的時後背後是否有預設大家都do something?去預防全球暖化或海平面上升這件事真正的發生?我覺得我們是有這個假設。因為我們在做我們之前在想說比如景點拍攝,那我們就含有就隱性含有這個地方可能會不見喔!然後我們是緬懷這個東西的。然後所以是希望大家注視到這個事情,然後接下來從自身做起一些行動,然後去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我才會說我們還是有預設立場的。

C:有哇~因為我們的立場沒有定在說大家就盡量破壞環境啊、水淹過來就讓它淹。
F:這是在創作作品中的一個創作理念,這跟我們追求作品結果是不太一樣。
R:但我的意思是說他有預設立場啊!
F:但我說的預設立場是…


作品,成功了嗎?


C:評估作品是否有效?有點那種感覺。
F:對!
R:你的意思是說不管這個作品算不算成功了?

F:我們沒有說要去預設一個,但我們會有一個出發點,就算是理念吧!為了讓大家知道這件事,這應該是一個理念吧!假如我今天為你畫了一張你的畫,那畫出來的結果有沒有像你,有沒有像是一回事但我是為你而畫。

R:可是我剛在講的成功不成功不是說他們有沒有Catch到你的訊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情,而是我們有沒有成功?我所謂的成功意思是指我們有沒有傳達了我們原本想要傳達的東西?或是說不一定要傳達或是說我們的想法是這樣而我們的作品有沒有跟那個東西march在一起,我的問題在這。

C:可是我覺得這很好達到。當我們做了那塊版子海平面上升全球暖化大家都了解了,所以如果只是要求這個了解的話其實是很容易。

R:對所以是看我們的要求是…

F:那個要戳人家的點是要戳到多深,是要搔癢還是要痛。

Si:如果是以引起注目來講我們很引起注目啊。

C:可是那個注目到底是?是會變成奇觀化的注目嗎,但有的時後引起注目奇觀化只是一個途徑!

在石頭投下去之後

R:就我的感覺啦,就我覺得我們現在的作品已經做了一部份了,所以不是在還沒有做之前去評估它的有效性跟成功性,而是單純以做到我們現在的這樣狀態來講,我覺得我們目前所做的作品然後別人所catch到的東西比較是一種奇觀式的一種情境,我覺得是這個樣子,或許其中是有可以xx的部份但我目前沒有感覺到。但我目前所感受到的比較是這個區塊。我們不知道我們這個石頭投下去有沒有更多的迴響我不知道。

C:我是比較樂觀啦,說不定我們是推倒骨牌的第一塊所以後面會繼續倒。

F:我一直都會想到那天遇到的那個伯伯,
C:妳是覺得很感人嗎?

F:我是覺得很感人啊,而且他知道我們在幹麻。我跟Omi一大早約吃早餐然後我就到麥當勞去貼我們衣服上的字。然後就有個伯伯他看到我們才貼水、淹、來、了,他才看我們貼那個字喔,然後他就問我們那個字台灣話怎麼講,我們就唸給他聽。然後他就開始講,我們就再貼101變矮了,他就講水淹來了要趕快跑。然後他就跟他旁邊的朋友講說:喔101會變矮喔!他說101變矮喔不只是地層會下陷,然後經濟也會縮水什麼的,他就在那邊一直講因為水淹來了,然後他看到我們貼那個1公尺他還問我們說可不可以借他穿那個衣服。

R:那你們有借他穿嗎?

F:後來沒有!我就覺得很後悔。因為他在旁邊一直講,他講台語我又有點聽不太懂,他就在那邊討論。他知道我們在做藝術創作,然後他還問說你們是北藝大的嗎,他說什麼藝術有時候就是要轉個彎,就是要轉一下。然後他就在旁邊跟別人解釋就像在解釋我們的作品。我那時候就覺得其實如果我們的字夠明顯,就像起司講的,我們那牌子已經傳達我們的內容了。

那個伯伯可能就是住在淡水那邊,因為他就穿著拖鞋去吃早餐、抽煙什麼的,然後我就聽到他朋友說他以前是開船的…所以我就覺得在淡水一個很河港海港出海口的地方而且它又是個觀光景點,那樣子的變化其實是…因為我們只看到觀光客但我們就會覺得觀光客的反應是冷淡、是新奇或是奇觀,可是如果當地的人看到或是其他的甚至是小朋友、國小生他可能看到就回去講什麼,這是我們沒有辦法控制的,這是很多層面的。

未來發展的可能性-田野

R:這樣我想到說其實蠻可惜的部份是,比如說跟當地人的啊、或是跟那種比較在海啊在河岸邊生活的人,跟他們之間的互動或是他們對這事件的想法這一塊,我覺得沒有知道還蠻可惜的。可是這是我們這次的Project沒有做的部份,是另外一個東西。因為這次我們能得知的反應本來就是一個比較淺的部份,因為我們本來就沒有把這塊放得很重嘛。

F:就只是行動本身...

R:對啊就是行動本身,要比如說剛剛那個除非他主動自己過來講不然我們也不會知道。
C:其實感覺蠻適合再發展一些比較田野的東西,我覺得還蠻有趣的。
R:不過這就是另一個部份的。
C:所以我們可以考慮轉移陣地去小小我覺得小小那邊的空間不錯。
R:可是我在想有沒有更…更田野一點的。
F:就是去淹水的家園。
R:有可能被淹掉的那些區。
C:布袋啊 !
R:然後就真的是靠海啊的那些區。
F:而且搞不好他們還會主動來跟我們攀談。
C:他們十月的時後好像會辦一個鹽田藝術節好像還蠻有趣的。
R:所以我們要講切身相關的話,一些Project應該是真正在那邊生活的人就更符合切身相關這個東西。

F:因為我覺的我們真的想要的東西太多,我們會顧慮到很多,比如我們現在在做全球暖化,那我們要減碳、那我們要節省什麼的,就是有很多東西我們自己會被卡住。有時候為了一個目的有些地方本來就是要…

C:必要之惡嗎?
F:也不是說必要之惡…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笑)

C:所以我覺得如果只有行動的話會很像空包彈,但是這東西如果我們後來再繼續像若璇說的有田野的部份我覺得會蠻完整的。

Si:就是變成一個好幾期的…
F:藝術介入社會的project!
R:就是變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的作品,現在的作品就是一個…我覺得是一個很有趣的作品。
F:一個開始。

R:不過我一直卡著的原因是好像…它好像太有趣了。就有點像是空包彈。就像是做廣告,那我覺得以做廣告的作品來講,它很不錯因為它真的很爽,然後視覺效果也不錯。

C:我覺得這種作品只要願意丟臉就沒有問題。

R:對啊對啊!就是視覺效果好啊,然後大家玩得也很開心就這點來講我覺得它已經達到那個目的了。可是當你想得更多的時後、不是讓自己自嗨的時後,就會覺得還需要再更多一點。就目前來講它真的是一個空包彈。

C:
大家如果有具體一點的後續計畫或許可以再討論一下。田野的部份我想布袋是很可行的。

R:台西是不是也在那邊?
C:對。我覺得我們可以真的去做一點訪談的東西而不是繼續在那邊出外景~
F:只是可能要對當地再更了解一點。對當地背景的了解。


還沒有結束,這是一個仍可以持續進行的對話,我們也不知道終點,但會繼續向著我們期望的目標前進~~

2008年9月9日 星期二

一公尺計畫 淡水測量










經過多次的討論,<愛在海平面上升前>的一公尺計畫終於出發了…
帶著一點緊張,一點興奮,進入了那神聖的觀光之地---淡水。
我們成了另一種觀光景點,群眾以新奇的眼光、笑聲與我們互動,豐富了這次行動的趣味。

關於環境的議題,大家都在說…而真正的問題意識,是否能夠有更深刻的體悟是我們想要努力的,而不是只是說…


來想像我們所提供的情境,當海平面上升一公尺,在淡水一公尺一百公分的高度有多少秘密…是珍貴的傳統文化、人文景觀,還是那生澀的初戀回憶,這一切也許將隨著海平面上升逐漸消失…

我們在有河Book,你也可以來測量淡水!

展出時間2008/09/05~09/14 (pm1200~2200 周一公休)
展出地點有河Book http://blog.roodo.com/book686





2008年7月9日 星期三

溫室效應發威 阿根廷大冰川首見冬季崩塌

更新日期:2008/07/08 10:50 楊玫寧

(法新社布宜諾斯艾利斯七日電) 科學家與環保人士今天指出,阿根廷摩利諾冰川的一片巨大冰堤,將首次在南半球冬季出現崩塌,元兇很可能是全球溫室效應

這片冰牆是巴塔哥尼亞高地主要觀光景點之一,阻礙阿根廷湖部分湖水,高約六十公尺,每隔一至數年不等便會出現壯觀崩塌景象,不過向來只發生在夏季。

冰川國家公園表示:「這是冰川首次在冬季崩落,可能與全球溫室效應有關,氣溫節節攀升影響冰塊摩擦力。」

摩利諾冰川是世界最大冰川之一,面積達二百七十五平方公里,出口寬度達五公里,位於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東南方二千八百公里。


轉載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708/19/12sdd.html

2008年6月28日 星期六

五成機率 北極九月沒冰了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報導】2008.06.28 02:16 am


美國科學家表示,北極區冰層受到全球暖化衝擊,可能在今年九月暫時完全融化,速度比先前預期快得多,意味著北極熊生存空間恐受威脅。圖為多年前在美國阿拉斯加地區活動的北極熊。(法新社資料照片)

聽起來不可思議,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北極可能在今年夏天出現冰層完全融化的奇景,將是人類有史以來首見。

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資深科學家薛瑞茲表示,受全球暖化影響,北極區冰層有五成的機率,在今年九月暫時完全融化,速度比預期快很多。儘管北極融冰可能不會對人類產生立即的影響,但北極熊將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了。

薛瑞茲指出,「幾年前,我們認為北極全面融冰應發生在二○五○年至二一○○年間,最近則認為會提前到二○三○年,現在卻可能提早到今年九月。」他說,就科學角度而言,北極只是地球上的一個點,但是象徵意義重大:「北極應是冰天雪地,不該變成一片汪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位於北極海的「西北通道」原本長年結冰,不利航行,不過去年九月因北極融冰而首度短期出現「門戶洞開」。

西北通道起於大西洋,通過北美洲北岸、加拿大北極群島進入北極海,再進入太平洋。

薛瑞茲說,如果北極區冰層完全融解,船隻就可利用「西北通道」航行,不必依賴巴拿馬運河或繞道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將可節省時間和能源,而且北極海底部還有石油。

北極冰層若完全融化,北極熊將面臨生死存亡關頭。科學家證實,逐冰而居的北極熊因覓食困難而溺斃的情況日益嚴重,甚至因覓食不著而互噬。

美國研究人員二○○五年發現,北極熊必須游泳穿越六十英里的海面尋找食物。被迫長泳的原因是,牠們賴以覓食的浮冰不斷融化,愈來愈小,彼此距離愈來愈遠。北極熊的泳技只在近岸地區吃得開,海上長征使牠們無法承受筋疲力竭、體溫過低或遭海浪吞沒。

科學家認為,北極熊因浮冰融化而溺斃,正逐漸成為北極圈的普遍現象,棲息於北極圈的兩萬兩千隻北極熊正逐漸減少。

【2008/06/28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計算你的碳足跡


你知道自己每日所消耗的能源產生多少溫室氣體嗎?

計算你的碳足跡
(YAHOO 綠生活)

一公升汽油產生2.24公斤的CO2
一度水產生0.194公斤CO2
一度電則折合0.62公斤之CO2
一度天然氣折合2.10公斤之CO2
台灣地區每公斤的廢棄物將產生2.06公斤的CO2
其餘各類資源回收物的量則可視為溫室氣體排放的減量
回收每公斤的紙張與鋁罐各可減少0.242公斤與0.095公斤的CO2
每公斤紙錢約產生1.46-1.51公斤的CO2
一個便當產生0.48公斤的CO2
每公斤木炭燃燒產生3.7公斤CO2
一棵20年生的喬木,可以固定大氣中約160公斤的CO2

溫室氣體的排放在個人與家庭的活動中是一切的根本
這些大量的氣體排放造成了全球暖化效應
節能減碳就從日常生活做起吧!!

<延伸閱讀>
台灣CO2放上世界舞台
從脫西裝節能減碳到京都議定書